农工党中央关于完善孤独症患儿诊疗康复教育体系的提案
来源:农工党中央
孤独症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,在提高疗效、节约花费等方面优势突出。然而目前我国孤独症早期筛查、诊断及治疗能力严重滞后,造成我国孤独症诊断年龄普遍偏大,早期干预率低,主要表现在:一是多重因素造成孤独症诊断年龄普遍较大、临床诊治能力落后;二是孤独症家庭负担重;三是孤独症康复机构管理混乱;四是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缓慢;五是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多。
为此,建议:
一、加大对孤独症问题的宣教力度
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电视、抖音等推送相关文章和视频,普及孤独症的早期临床表现,让家长、早教老师、幼儿园老师等更多的非专业人士了解孤独症的早期表现,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、唤起社会认同。
二、促进孤独症预防-筛查-诊断-康复治疗三级网络的建立
加强对专业医师的培训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卫生院)为一级筛查机构,县(区)妇幼保健院/儿童医院为二级筛查机构,市妇幼保健院或具备成熟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为三级专科筛查、诊断和干预系统。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中心,逐步向县、社区服务中心辐射,建立三级诊断筛查网络,提升早诊早治率。
三、完善孤独症的医保报销制度,减轻孤独症家庭的经济负担
将孤独症的门诊康复治疗纳入医保统筹基金,把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诊断、评估、康复干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;医疗保险的支付额度建议每名儿童一年36000—60000元左右,涵盖一次性诊断、一年两次的系统评估及每月两次左右的行为心理、运动及感觉统合等方面的干预;由于孤独症医疗干预的专业性,纳入医保统筹资金支付时,可以先在指定定点医院实施付费,条件成熟时再逐渐扩大医院覆盖范围。
四、加强孤独症康复机构管理,规范康复治疗行为
一是制定规章制度,明确孤独症康复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,在孤独症康复的人员管理、安全管理、建筑设施条件、康复标准等方面,建立适合孤独症康复服务机构的监管机制,对康复训练的质量进行考核,促进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的完善。二是加强对康复机构的培训监管,明确培训标准,可分为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。针对不同专业、学历的人员设定不同的培训标准,发放不同类型的执业证。非医学、康复治疗专业的人员的执业证要区别于医学、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资格证。三是治理孤独症康复行业乱象。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假借开展“孤独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”或“孤独症家长培训班”名义,误导、诱导消费。
五、加强学龄前、学龄期融合教育
一是加强对融合教育理念的宣教,支持现有融合教育机构,推广融合教育经验。二是特殊教育机构与正常幼儿园的师资进行融合。特教老师进入幼儿园,随班陪读孤独症儿童。三是增设培智班和随班就读的名额,或者可以专门增设孤独症培智班。四是从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特教老师支持,将特教老师纳入编制,提高特教老师整体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。
六、优化启智学校师资结构,强调“医教结合”
根据孤独症学生的数量按照3:1-5:1的比例安排特教老师。进一步完善特教老师培训体系,培训内容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主。教育模式要多元化,针对孤独症学生,开展以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,引入康复专业课程,让教学更易被孤独症学生接受,更利于孤独症学生的发展。
七、加强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
从课程标准制定、教材编写、课程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,理论结合实践,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推广。
上一条:0-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 | 下一条:热烈祝贺拓德公司成立九周年 |